您好!欢迎来到成都老龄产业网~

手机站

App下载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孝老爱亲 > 感动人物

在成都“重生” 她选择留在成都用爱的火炬照亮他人

所属分类:感动人物 阅读次数:1343 发布时间:2024-05-29

她从15岁开始出现呼吸困难,极重度脊柱侧弯压迫了她的肺部;

她考上大学刚去报了到便辍学,只因家人无法提供陪读;

她不断寻求救治,为了得到手术机会而提前办理遗体捐赠手续;

她偶然得到“感动中国”人物梁益建博士的义诊信息赶赴成都,终于在这里得到“重生”;

她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,所以在获得“重生”之后选择留在成都当名志愿者,希望帮助更多人……

她叫梁倩,山西平遥人,今年28岁。她的故事看似悲苦,却因一路受到爱的包裹而心生阳光,尽管一度躯体残疾,但生命里充满向上的动力。

今年6月15日,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在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,梁益建是火炬手之一。当天,梁倩在电脑前看了梁益建博士的采访视频。“火炬代表着光明、代表着未来、代表着希望……”这句简短的话语深深打动了梁倩,在她看来,自己的光明、未来和希望,正是被梁益建以及像梁益建这样的人带来的。

几经波折

她被一对老夫妇收养

梁倩至今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具体是几月几号,只知道出生于1995年。

她一出生就有先天性脊柱侧弯,几经波折,最后被一对50多岁的夫妇收养。

男主人姓梁,就给她取名梁倩。被抱回家的那天是1995年农历六月二十六,这个日子就成了梁倩的生日。

老夫妇有两个儿子四个女儿,前面5个已经成家,只有小女儿尚未出嫁。因为年龄悬殊大,老人将梁倩视作外孙女,梁倩叫他们外公和外婆。

这是一个有爱的家庭,收养一个先天有问题的孩子,子女们却都没有反对,两位老人将梁倩视若亲生。

只是小姨对初来的梁倩感到害怕,她并不是怕被夺走父母的爱,而是梁倩瘦弱单薄,“像一只小青蛙”,所以总是离她远远的。

为了养家,外公常年在外帮人看守工地,时不时才回来一次,每次回来,总会给梁倩带些好吃好用的。

最开始让梁倩害怕的小姨,后来却成为最呵护她的一个人,对她充满保护,有好吃的总给她留着。在成长的岁月里,小姨是最愿意倾听她内心的人,所以梁倩与小姨最亲近。

结识好心人

她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

梁倩觉得自己很幸运,虽然出生带疾,但被外公外婆收养,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,她又偶然遇到一位帮助她“打开世界”的人。

那是一个姓何的姐姐,她刚大学毕业,到平遥旅游,在小城里迷了路,不小心走进了梁倩家院子。于是热心的梁倩为这个陌生的姐姐当了一次小导游,带她参观了整个平遥。

从此两人以姐妹相待,书信不断,成为异地知己。梁倩高中毕业的时候,姐姐请她去杭州旅游了一次,不仅承担了所有费用,而且还送了她一台笔记本电脑。

这是梁倩第一次出远门,而那台电脑,帮助她“打开了世界之门”。她之所以后来在成都获得“重生”,就是从这台电脑获取的信息。

中间有个插曲。

在梁倩15岁的时候,脊柱侧弯愈来愈严重,甚至开始威胁她的生命安全。

那年她出现呼吸衰竭,且头痛得厉害,她用头去撞墙,这样似乎能够缓解头部的疼痛。

外婆将她送到医院,检查发现是因为脊柱侧弯导致肺部受到挤压,呼吸困难致使头部供氧不足,因而头痛欲裂。

那年她先后两次住院,但医院没法为她手术,出院后专门买了制氧机,以解决供氧不足的问题。后来她先后去了山西省和北京市的两家大医院,但风险太大,没人愿意为她手术。

身体遭遇的困境并没有让梁倩向命运低头。在萍水相逢的姐姐送给自己电脑后,世界之门向她敞开,她一边寻求自救,一边向往着精彩的生活。

2013年,她高中毕业,考取了北京一所大学。但遗憾的是,仅仅在去大学报名后她便辍学了,还是她身体的原因,为了保障她的安全,学校要求她有家属陪读,但那时外婆已经80多岁,外公已经去世,她无法满足家属陪读的要求。

辍学的梁倩利用那台电脑开始做兼职,打字、客服、文字运营……从此没再向家里要过一分钱。尽管身体残疾,但她觉得自己有能力养活自己。

遇见梁博士

她的一句话让专家甘愿冒险

2020年4月,梁倩永远记得这个月份,这是她命运的转折月。

有一天,她偶然在网络上刷到一条视频,内容是“感动中国人物”、成都的脊柱矫形专家梁益建博士将面向全国患者举办义诊的信息。看到这条信息,她内心重新燃起希望。

4月17日,她与几个脊柱弯曲同伴从山西出发飞到成都。

其他几个同伴是梁倩在网络上认识的,相似的疾病让他们有相同的话语,有渴望得到拯救的急迫愿望。

到现场梁倩才知道,她的脊柱侧弯是最为严重的一个。

同行的患者中,有一个已是6岁孩子的母亲,梁益建对她说:“如果你再不手术,你的孩子就没快没妈了。”站在同伴后面的梁倩被这句话深深刺痛,因为她就是一名孤儿。

轮到梁倩面诊,梁益建仔细检查后告诉她:“你的病非常严重,我很想治你的病,但我不敢做,因为你是一名孤儿,没有人给你签字,万一出现了死亡或者瘫痪怎么办呢?”

这是患者必须面临的手术风险,作为专家,梁益建必须详细告知。

经历过数次求医的梁倩非常清楚自己将要面临的手术风险,她淡定地对梁益建说:“梁博,这个没有关系,如果我在手术中去世,你直接给红十字会打电话把我拉走就行了,我已经办理了遗体捐赠手续。”

原来,梁倩在山西、浙江和北京的大医院就诊时,医生都告诉她手术风险非常大,不排除下不了手术台的情况。因而这些医院都选择拒绝为她手术。

在得到梁益建义诊信息后,为了免除专家担忧,她通过红十字会的微信小程序办理了遗体捐赠手续,“作为一名孤儿,我被好心人收养,又不断得到好心人帮助,即便下不了手术台,我也愿意帮助一下社会,把能用的器官捐献出去,把遗体交给医学生用于解剖。如果我瘫痪了,我就回到老家的福利院,他们会为我提供照料。”

为了获得拯救,梁倩有一颗决绝的心。

梁益建听闻她已提前办理了遗体捐赠手续,“当时我就被震惊到,她不仅为了得到救治有赴死的决心,而且心中有大爱。”

在详细听了梁倩的故事后,梁益建更坚定了要帮她的决心,“她从来没有自怨自艾过,积极阳光,有一颗感恩的心,这样的患者,我甘愿为她冒险。”

在回到山西作了入院准备后,2020年6月20日,梁倩来到成都办理了入院手续。

留在“爱心地”

她要帮助更多像她一样的人

梁倩的极重度脊柱畸形,手术不仅要冒巨大风险,而且要花很多钱,她拿不出那么多钱。这时,梁益建博士站出来帮她。

梁益建联系了总部在深圳的球爱同行慈善基金会,上传了梁倩的资料,为她争取资金帮助。同时,他自掏腰包,拿出部分资金作为梁倩的手术费用和生活费用。

治疗顺利进入程序。

她先后经历4次手术:头盆环牵引手术、松解手术、二次松解手术,最后才是脊柱矫形。在这个过程中,梁益建博士告诉她:“别人是来手术的,而你是来救命的。”

四次手术,历经了近两年时间,幸运的是,在梁益建的帮助下,梁倩战胜了死神,手术成功且完美,她严重弯曲的身体直挺了起来。

“她是一个心中有爱的人”,梁益建最开始的判断是准确的。从梁倩入院后开始,即便身体侧弯严重、行动不便,她至始至终都在向病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,为刚入院的患者提供陪伴,帮助他们熟悉周围环境;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患者填写资料,争取慈善基金的支持;陪伴术后病人,为他们输送战胜痛苦的勇气……“整个病区都活跃着梁倩的身影,她是一个标准的爱心志愿者。”

因为在病区为患友提供各种帮助,梁倩还在成都收获了爱情。

从自贡前来治病的何伟在接受梁倩帮助时,两人逐渐暗生情愫,然后走到了一起。2022年3月5日,两个成功手术的人在成都举办了朴素的订婚仪式,她的外婆和小姨从山西赶来,见证了他们的爱情。在仪式上,80多岁的老人激动得不停抹泪。

2022年5月,梁倩康复出院,她回了趟山西平遥,和家人相处了一个月,然后于6月返回成都。她是专程来迎接何伟出院的。

接下来又发生一件让梁倩欣喜的事情。

在梁益建推荐下,梁倩出任球爱同行慈善基金会成都办事处负责人,基金会专门在成都为她租了套房子,方便她为脊柱畸形患者提供志服务。

从此,梁倩每天都在忙于对患者的服务当中,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,为符合条件的患者填写资料、帮他们拍图片和视频、周六为他们提供免费的爱心午餐……“成都是我的‘重生’之地,也是个‘爱心之地’,我要像梁益建博士一样,以成都这座城市为据点,为全国的脊柱畸形患者提供帮助,让他们意识到并没有被社会抛弃,一直有人在爱着他们、支持他们!”

    点赞

    收藏关注

    星级: